阅读记录

《北京往事》

27. 第 27 章

《北京往事》小说免费阅读

杨树和朱青把夏停送到门口,等网约车开走,朱青深吸一口气,《三十难立》暂时做不成了,但有卫视采销部副主任从题材、方向和宏观架构上给予指导,她和编剧操作《不惑之年》,就有数多了。

剧本创作,一个重要元素出现偏差,就可能导致满盘皆输,在现行的大环境下,《三十难立》就此搁浅,杨树为它叫屈。朱青却已有打算,她会把创意和大纲授权给编剧写成小说出版,她来当出版编辑。

影视剧直观,辐射面也广泛,审查机制比出版物严苛,目前把《三十难立》打造成通俗的影视剧暂有难度,但它作为文学作品,具备人文关怀,也不乏批判和反思,出版风险相对小一些。

图书市场已式微,一部作品销量达到两三万册,就已算畅销,跟影视剧不可同日而语。但哪怕让一小部分人看到书,使其中一些人有所警醒,杨树觉得善莫大焉。

回到咖啡座,编剧们夸杨树帮了大忙,第一女主角是喜剧人格是个建设性意见,得敬她一杯。

杨树说:“发现没有,越是贱嗖嗖浑身喜感的小人物,观众就越爱看。”

编剧笑道:“斗智斗勇的梗,大家百看不厌。”

戏剧说起来是在写冲突,但真正能让人一直记住的,往往不是多复杂的情节,而是人物,中年女滑头的人设立住了,这戏才有成功的可能。朱青感叹:“主角狡猾地活着,观众是爱看。”

两个编剧对《三十难立》有感情,但她们也都明白,文艺作品最重要的是传播,改成40岁,才能最大限度保住想探讨和展示的观点,成功地传递给大众。杨树让两人别郁闷,等做完《不惑之年》,就把《三十难立》写成长篇小说,她的前助手谢纵施在一家出版大社,他会很愿意出版。

目前市面上的都市女性剧趋于唯美化,女主角服饰高端,从不面临真实惨淡的危机,大步迈向显而易见的成功,但精彩的戏剧里,主角总在狼奔豕突,见招拆招,夏停发来一条微信:“要勇于表达人物的狼狈时刻。”

朱青建了剧本工作群,把杨树也加进去。晚上,杨树看到编剧们给第一女主角找好了职业身份:公关人士。每天都忙于给各大公司扑火,对各路人马装孙子,职场要诀一个字:忍。

丁盼兮说:“可别把中年女滑头写得太油滑了,不然要被观众骂死。”

杨树说:“所以这戏难写,这个度很难把握。”

秦朗问:“现在生活剧好看的少,言情、奇幻和罪案剧火爆,是不是因为好写点?”

杨树说写得好的作品都不好写,哪个题材想写得好,都很费劲。现实题材分外难写,就在于它不像言情、奇幻等幻想类作品,靠想象力就能企及,创作者得是很入世的人,才可能对生活有洞见。

丁盼兮说:“我陪我妈看,边看边骂,有的还烂尾了,伤感情。”

杨树笑咯咯,有人看,有人骂,都是好事,怕就怕没人看。但出乎她意料,《不惑之年》进展很不顺利。

两个编剧尝试了两版梗概,写出来的东西过不了自己这一关,她们提出退出项目。以朱青之见,编剧们有写好故事的能力,但《不惑之年》是她们经验和阅历之外的生活,虽然能用技巧去弥补,但想写得举重若轻,力不从心。

搞创作最残酷的一点是,努力之外,天分才是决定性因素,努力也许能让你交出不错的东西,但是惊艳的东西,靠的是天分,编剧们悲哀地看到自身能力的天花板。朱青和她们长谈过,但她们更愿意把《三十难立》的小说写出来,那是她们能力范围内能驾驭得好的故事。

小编剧也得吃饭,穷而弥坚是很难做到的,朱青所能做到的是尽力去挖掘和培养小编剧,不亏待她们。一人被朱青推荐去写公司的都市情感剧,另一人写小说《三十难立》为主,朱青找大老板申请给编剧创作小说的经费,大老板批了十万块。

风险大归大,但大老板仍想伺机而动,也许有一天市场条件成熟,《三十难立》这类女性群像剧反而成了安全题材。

朱青寻找新的编剧,但现实题材是戏剧最难写的一种,每个观众都见识过生活,写得不像没人看,写得像需要对生活有足够的观察,下笔还得冷眼热心,能写好的人不多,喜剧又更难些,放眼望去,当今世上的喜剧大师数都数得过来。杨树想到舒纹剪辑的年代剧编剧方雯。

有痛感的故事要笑着讲,方雯在年代剧里做得很好,杨树找公司的发行问到她的联系方式,但方雯在做一部悬疑推理剧,接不了新项目。

杨树跟夏停见完面那天,向《瓷缘》总编剧李峻汇报过情况,上班后,她把编剧做的两版《不惑之年》故事梗概发给李峻,她能感受到有问题,但具体哪里不对,她说不出来。

两版梗概加起来才一万多字,李峻看完找杨树聊了聊,他说创作者的基本功和编剧技术很扎实,但观念和视野需要拓展。

编剧们合格地呈现了一个可读性很强的故事,也输出了价值观,但优秀的现实主义电视剧,一定会体现创作者对于人和事有独特的观察,在这个关键点上,编剧们是有不足的。李峻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编剧不敢写人物的欲望,没有这个前提,人物就立不起来。

生活无常,欲望旺盛,人在其间挣扎,向上或放弃,这才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。这些道理杨树都懂,她仔细一回想,编剧在梗概里确实下意识不去触线,以至于角色气质和叙事情境都太“使劲”了,而且劲儿的方向还不对,拧巴了。但《三十难立》的遭遇摆在那里,编剧害怕过不了审,思想上有点被束缚。

编剧的顾虑,李峻哪能不知?以他近年担任总策划的项目经历来看,审查规定是不少,但定得模糊,有些自己心里都打鼓的台词和桥段,都很顺利过了,完全料想不到的,反而被打回来删减整改。

李峻让杨树转告编剧,既然条款规定难以捉摸,不如不去研究,把自己想表达的都表达到位,功夫在诗外的事情,都交给资方。资方也搞不定的话,你表达尽兴了,该拿的剧本费也拿了,没有太大损失。

杨树直言不讳:“可她们不是您这样的地位。她们是小编剧,写作过程中,被各种人指挥着,没法尽兴表达。她们的话语权要靠一部部作品积累起来,稿费也跟播出作品的数量和成绩息息相关,她们很希望自己写的剧本拍出来,播出来。”

李峻哈哈一笑,一个戏有一个戏的命,能不能走到拍摄的时候,拍的过程出不出岔子,拍完了能不能顺利卖给平台,播出时能不能播到最后一集,火不火,这都不是编剧能决定的。

李峻自己写得最满意的一个戏,前后写了7年多,各方都嫌风险大,迟迟找不到投资,好容易有人投钱,拍到一大半,老板进去了,对口的平台采购部也因受贿被查,所有人的心血都泡了汤。

有的小演员指望靠它攒点资历,只能认了。李峻说自己算是幸运,但也时常告诫自己放平心态,不抱更多期待。影视业是群策群力,身为编剧,做好自己这一环节,是惟一的本分,他说:“想得太多,思想就轻盈不了,飞不起来。但是不能飞,就去不了更远的地方。”

若不是李峻还有会议要开,杨树真想和他继续聊下去。她不是编剧,但从事文化工作以来,撰写了不少文字,李峻说了那么多,归根结底一句话:创作者不能先行自我阉割。

生活中,随波逐流是人生常态,也是很多普通人的个人选择,但戏剧人物的抗争意识才是精气神,是主角之所以是“主”角的原因所在,杨树想到舒纹剪辑的那部年代剧,深深叹气,反派形象都被上头嫌不正面,必须整改,正面主角哪敢出格?

明堂影业大老板请到两个中年女编剧操刀《不惑之年》,两人是固定搭档,合作多年,写过几部大热电视剧,央视和一线卫视黄金档都上过,收视很高,口碑尚可,是业内知名编剧。这几年,两人写得少了,像李峻一样,当总策划为主。

名编剧的工作室在顺义,朱青和助手小五带上好茶和甜品前去拜访。在这之前,朱青把《不惑之年》的精神内核和主角性格设定等资料都发给两人,但见面寒暄,名编剧让她重新讲一遍。

朱青仔细讲了,在这过程中,她听出名编剧对项目极陌生,像没看过她发的资料。果然,名编剧喝着咖啡,全面否了项目构思,女主角四十岁的人了,还活得左支右绌,处处遭受狼狈事,这个人设太不真实。

小五傻眼了:“不真实?”

名编剧甲说也不能说特别不真实,生活里这种人也有,要么不努力,要么有性格缺陷。名编剧乙说,四十岁的人,入社会少说十几二十年,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比较稳定,会在意自己的形象,不可能滑头滑脑,女人那样不优雅不体面。

朱青直接说:“不好意思,我们这戏和两位老师的创作理念存在分歧。”

名编剧都惊住了,小五悄悄踩了朱青一脚,她在青芽图书就是朱青助手,每每有场面弄僵,小五都得冲上前找补:“我们朱老师没想过双方对同一个人物认知会有这么大差异,想听听您二位的设定,两位老师不要介意。”

名编剧甲乙一致认为女主角得是中产以上,家庭、子女和职场的问题必然都有,但不论是把重心放在哪方面,都比较俗,在同类产品都能见到,因此她们想探讨高级层面的问题。

小五一脸谦虚状,不时在记事簿上记几笔,拿给朱青看。在几行文字之间,她藏了几个小字:“为钱总想想。交给我。你去烧茶。”

名编剧甲说:“比方说,女主角是外企财务总监,工作游刃有余,衣食无忧,但她始终放不下年少时的艺术梦想,业余学画至今。因为天分高,接连获得几个有点分量的奖。如果你是她,你是继续做枯燥但收入高的工作,还是听从内心召唤,不忘初心
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
【退出畅读,阅读完整章节!】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[ 章节错误! ]      [ 停更举报 ]
猜你喜欢
小说推荐
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不以盈利为目的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